迷迷糊糊之间把大哥怼了一顿,赵训又补了一个回笼觉,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满意的爬起来,把八哥放在家里,在门口吃了几个灌汤馒头,又喝了几杯香茶,一磨蹭的功夫日头就又到了正,正要出门去相国寺,却见到赵重垂头丧气的从外边走回来。
&lqu;你干嘛去了?&rqu;赵训叫他这样,不由好奇问道。
赵重没回答,递过来一个纸条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:一别两宽,各生欢喜!
&lqu;你帮俺看看这是啥意思!&rqu;
&lqu;沈家娘子写的?&rqu;赵训小心翼翼地试探。
赵重没说话,只是点了点头。
&lqu;大哥,天涯何处无芳草&rqu;赵训尽量说的婉转些。
&lqu;真的就没戏了&rqu;赵重双目无神。
&lqu;其实沈家娘子心里怎么想的咱们都不知道,你可以试探试探。&rqu;
&lqu;怎么试探?&rqu;赵重又来了精神。
&lqu;很简单,做些能引起她注意的事情,看看她的反应。&rqu;
&lqu;做出些引起她注意的事情看看她反应&lqu;赵重反复琢磨这两句话的意思。
赵训拍了拍赵重肩膀:&lqu;行了,你慢慢琢磨,我走了,晚上才回来。&rqu;
出了门,赵训直奔车行。
相国寺里,方丈已经做完了早课,得知赵训来了,亲自把赵训迎进了屋里。推门进去之后,赵训把自己做好的规划递给了方丈。
拿着报告仔细看了好半晌,老方丈才悠悠的说道:&lqu;赵施主,老衲有些看不懂,你能给我讲一讲。&rqu;
赵训一边指给方丈看一边侃侃而谈:&lqu;我给大相国寺的做的这个发展报告,最终目的是把大相国寺塑造成咱们大宋的武林圣地。而计划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我编的这个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,向人们灌输一个理念&ash;&ash;天下武功出相国,然后等名气打出去以后,咱们再开始教人武艺,开武馆,搞擂台。再往后就是产业化,武馆一边为戏班子培养武生,一边为达官贵人们提供保镖。&rqu;
赵训一下倒出了一箩筐的话,听的老方丈直头晕:
&lqu;赵施主主意是好,可大相国寺没有什么传世的功夫,寺内也没有僧人习武。&rqu;
赵训早已经有所打算:&lqu;方丈放心,这事情好办,菜头鲁大师的拳脚功夫算得上一等一。相国寺可以用鲁大师宣传,其他的武师可以再花高价从其他寺院雇佣。&rqu;
方丈:&lqu;赵施主说的也对,那不知道首先要怎么做?&rqu;
&lqu;当然是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演出来,并且要在整个东京最繁华的地方演出,把招牌打出去。&rqu;
&lqu;可寺里的僧侣们都不会唱杂剧啊。&rqu;方丈颇为为难。
这涉及到了赵训穿越之前的专业:&lqu;这个简单,咱们演一个话剧,就是不用唱的杂剧。&rqu;
赵训听过宋代的杂剧,它有些类似后世的秦腔,只不过宋杂剧的调子很平,很少有变化,十分单调,无外乎后来会被昆曲取代,消失在历史长河里。就这种唱腔,可有可无,对剧情影响不大。
方丈双手合十:&lqu;那就劳烦施主了,我大相国寺需要要做些什么,施主尽管吩咐。&rqu;
&lqu;我打算让鲁大师扮演觉远!&rqu;说这话的时候,赵训的脑子里出现了鲁大师与少年李连杰的对比,这种巨大的反差,想一想就颇有戏剧性。
&lqu;赵施主是说智深?&rqu;方丈十分诧异&lqu;他那莽撞性子能演戏吗?&rqu;
&lqu;既然打算推鲁大师作为头牌,那就必须让他演觉远。&rqu;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