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廷一松口,响应最快的就是河西走廊。
这个走廊在前朝邶国建立后,设了凉州、甘州和肃州等七个卫所。
每个卫所大约三千户。
但前有关西七卫失守,后又有鞑靼频繁袭扰,军属们一再往内迁徙。
加之喀什葛尔汗国的那次血洗,河西走廊的卫所几乎形同虚设。
也就在西征军拿下关西七卫后,荒芜的卫所有了新的驻军。
随着关西移民潮的到来,河西走廊也留下了十来万躲避战争和内乱的移民。
关外有关西军强悍的武力,不仅能抵御外敌还在不断扩张地盘。
关内,河西走廊的卫所,日子可不要太安生了。
加上高产粮种出关第一站,就是河西走廊。
事实证明,相邻的土地,高产种子的适应性很强。
已连续数年大丰收。
河西走廊现在算上卫所驻军、军属和移民,人口已经突破了二十五万。
不少留下来的移民,却是肠子都悔青了。
想当年,他们远离家乡一路逃难。
九十步都走了,却未能坚持到和平关。
就隔了一个和平关。
看看同期去关西的移民,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?!
不说那一户二十亩的任务地,任意垦荒的棉地和桑地。
也不说那些个大尾胡羊成群,耕牛家家户户不缺。
就说说关西的那些个工坊。
听说关西三分之一的年轻妇人,都有一份收入可观的活计。
关西是啥地界儿?
妥妥的打工圣地啊!
可惜他们这些人没有路引,根本出不了关。
只能眼巴巴的看着,往来的那些商贾车队。
琳琅满目的关西特色商品,刺激着他们的神经。
他们也想做行商,跑去关西贩货的。
可他们这些年攒了啥家底?
普通人家有个五六两就不错了。
一两成富裕的,家资也不过才百八十两银。
这点家底去了关西能买到些甚?
就连贩货的马车都置办不了几辆!
如今,总算是让他们等着了各卫所同时发布的安西招工信息。
招工好啊。
去打工圣地打工,不需要掏空家底。
整个河西走廊这些天都是红温状。
人群聚居处,温度尤高。
符合条件的。
怕这个条件出个什么意外,整个家族的成员都出动了。
全家跑到登记处,为其站队。
不符合条件的更麻烦。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